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

部落格為什麼可以賺錢

部落格是目前最當紅的網路平台服務,目前幾乎人人都有經營部落格的經驗,很多人透過了部落格而聲名大噪,例如彎彎的塗鴉日記、貴婦奈奈等知名部落客,都是透過部落格而衍生了其他的商機。而一般人在還沒出名的時候,就可以透過廣告提供業者來創造部落格商機哦!您只需要放置廣告提供業者提供給您的程式碼,系統就會自動遞送廣告至您的部落格版面上,透過別人點擊您的廣告或瀏覽您的部落格,您就可以輕鬆賺得廣告獎金哦!


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嗎?
是完全免費提供給會員的,所以您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給廣告提供業者

要賺要快喔!!

提供兩個 廣告提供業者,可同時申請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中


快! 快! 快! 點進去申請喔



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

Diabolo Show 舞鈴高手

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

我是資優生?

取自國語日報  作者:丁凡


我最近剛剛翻譯了一本書,叫做《我的天才噩夢》,內容是一百位資優人士的訪談,作者針對他們的特質及他們如何適應資優人生,做出觀察報告。之所以會翻譯這本書,是因為自己讀過原文版之後,得到深沉的解放,因此希望有更多人也能從這本書裡得到一些自我了解與接納。


  小時候,我完全不質疑的、安安靜靜的上學,一路念著第一志願,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,以至於到了三十多歲才明白,自己的一生,已經誤入歧途十多年(雖然是社會中有出息的正途),還看不到屬於自己的路在哪裡。


於是我放下一切,開始尋找自己。但是,雖然決定跟著心走,卻甩不掉腦子的干擾:我是不是太任性了?太荒唐?太浪漫?太傻?太瘋狂?


看著我的隨興人生,曾經以人很認真的跟我說:「以你的聰明,只要你肯用心,什麼事做不到?你只是不肯努力進取而已,真是可惜呀!」


也有人很不解的問我:「你不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生命嗎?滾石不生苔。你應該專心好好做一件事情,不要東學學、西弄弄,一事無成!」


我的心理立刻有個頑皮的聲音跟自己說:「我為什麼要全身長滿清苔呢?」


話是這麼說,心中的掙扎還是在那裡。從主流社會出走,不止一朝一夕了。這些質疑始終縈繞徘徊,翁翁作響,成為疲累挫折時揮不掉的夢靨。陽光下,史詩般美麗動人的堅持,到了半夜,蒙上了一層陰影,顯得鬼魅般模糊難以辨識。


然後讀了這本平實小書。在書中,我看到了自己,也看到了資優原鄉裡的同伴。原來我一點也不孤單。原來資優不只是那些光耀門楣的「超級巨星」、不只是智商一八0的數學天才、不只是學業事業都成功的強人,而是也包括了特立獨行的、常常轉換工作的、對什麼都有興趣卻一事無成的、孤僻的、奇特的人們。


這本書是一位專門從事資優教育的高中老師寫的。她本人及家人都是資優者,深諳箇中滋味,再加上訪談對象形形色色的經驗,我讀著讀著,恍然回到了未謀面的原鄉。原來我不是怪異、不是沒有耐性、不是善變、不是缺乏進取心……我不是故意的!我是資優!


終於明白,其實,我是書中所謂的「特立獨行的資優者」。我聰明、快速、敏感、好奇、喜愛新鮮事物、永遠在學習、永遠渴望學習、追求自由、追求創造、追求人生體驗、有很多奇怪的想法、不務實際、不符合世俗規範、有人際關係上的困難……


所有的負面人格特質,忽然之間有了依循、有了正當性、有了生存空間。我對「任性」兩個字,有了不同的解讀。如果讀成「任其性也」,這個「性」指的是「本性、本然、自然、天成、天生」,那麼,我為什麼要抗拒它?為什麼要質疑它的正當性?這就是我!


我不再需要對世界說抱歉。這是何等的解放與救贖!


因之,我又坐回電腦前,兩眼昏花的耐著性子翻譯,努力將這本書的中文版獻給所有特立獨行的、頻遭誤解的資優人,希望大家都能勇敢的、自在的當自己。



天才未必活得好

國語日報 作者:丁凡

我最近剛剛翻譯了一本書,叫做《我的天才噩夢》,作者是資優人士,也是長期的資優教育工作者。他訪談了一百位資優成人,針對他們的特質及他們如何適應資優人生,做出觀察報告。


作者以及其他資優教育專家認為,「資優」不僅僅包括得天獨厚的天才,或是成績特別好的學生,也包括一些特立獨行的頭痛人物。這一型的資優人士可能成績不好、不聽話,令人覺得難以了解。他們如果覺得一件事情很有趣,就會努力去做;對於無趣的事情,即使有必要,他們也無心理會。成年之後,他們通常不大適應企業文化,結果是他們的事業發展往往不那麼順暢。如果你不了解他們如何和世界接軌,可能會被他們逼得要發瘋。這一型的資優人士最容易被誤解與打壓,使得他們的天賦無法發揮出來,殊為可惜。


根據作者及其他資優教育專家的看法,不管是哪一型,資優生確實具有共通特質。根據這些特質找出資優生,比用智商測驗或學業成績還準確。他們觀察到資優人士的特質如下:

.反應比別人快。老師花兩星期講解的概念,他十分鐘就弄懂了,於是可能無法專心上課。

.有更多的生命能量。總是馬力十足,永遠在學些什麼,做些什麼,讓身邊的人覺得受不了。

.對新事務有無止境的好奇心。喜歡探索新領域,學習新事物,對一成不變的事物完全缺乏耐心。

.工作常常很快的失去吸引力。很快學會工作內容,很快開始覺得無聊,更需要多的挑戰。

.對美及痛苦都更為敏感。悲天憫人,常常讓別人覺得他反應過度,難以應付。

.真正的具有同理心和敏感的認知。似乎天生是個好的傾聽者,即使是剛剛認識的人也會想跟他說心事。

.不怕被別人當作怪胎。認為人生充滿可能性,喜歡作不符合世俗規範的嘗試。

.喜歡玩。被內在的學習動力驅策一生,內再有一個非常喜歡玩耍的心靈。

.具有強烈道德觀念。如果他相信一件事情是錯的,他會覺得自己必須不計一切代價的反對它。

.比別人多一些理解力和直覺。很自然的能夠抓住事情的真髓,能夠理解人性。

.覺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。資優生有時候會覺得,自己一定是從外星球來的。

.能夠看到模式和共通性,擅於抽象思考。

.看起來就是比一般人複雜。這個複雜的人可能同時比較純真,但也比較有知識﹔喜歡原始的象徵,也喜歡嚴謹的邏輯。他可以一方面比較原始,一方面又顯得比較有文化﹔比較具有破壞性,同時比較具有創造性﹔有時候顯得有些瘋狂,但是又比一般人更清醒。


根據這些特質的描繪,你認出什麼人來了嗎?也許你自己就是!

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

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

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

樂觀可以學習

作者:吳娟瑜


如果此刻你問我:「最想教導子女什麼?」我的回答必然是:「樂觀。」相信這是許多父母的心聲,渴望子女健康,同時有正向的人格特質,勇於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。


  但是,為什麼仍有不少父母把子女的學業成績擺在第一位?為什麼仍有不少孩子為了考試名次而壓力重重?


  最近一位輔導室主任告訴我──有一個高中生因為憂鬱症而無法上學,父母卻責備他「故意偷懶」,而導致她病情加重﹔也有個頗後悔的媽媽告訴我:「當初聽說兒子是同性戀而大加撻伐,兒子自傷數次,也有憂鬱症現象。」


預防憂鬱症


  自從憂鬱症躍升為二十一世紀三大病症之一(另外兩項是癌症和愛滋病)後,這已經是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。馬汀.塞利格曼博士在《真實的快樂》書中說:「我發現教導十歲的孩子樂觀思考和行動的技巧,可以減低他們在青春期之後得到憂慮症的機率一半以上。」(洪蘭教授譯,遠流出版)


  人們為什麼碰到挫折就容易退縮?為什麼心情老是鬱鬱寡歡?塞利格曼博士特別提到兩個關鍵點,一是習得的無助感──就是如果從小得不到即時的愛的滿足,往往認為「反正哭了也沒用」、「反正說了也沒用」、「反正做了也沒用」,讓自己缺乏生命動力去改進。二是錯誤的認知──對發生的事情誇大了它的負面影響力,同時把它解釋為「永遠的」、「長期的」問題,因而情緒跟著擺盪到谷底。


  如果從今天開始,我們渴望快樂,也期盼子女「享受」各種人生挑戰,那麼,快樂的行為習慣實在需要及早建立。


建立樂觀的三妙方


  在研究裡,綜合而言,父母可以有三個方向來引導子女建立「樂觀」的人生態度,及早預防憂鬱證上身。


一、
利他行為:讓子女多做助人的行為,小至於參加家是,大至於擔任搬上幹部、參加社團活動,或伴隨父母到社區服務等。

二、 多交好友:父母和子女的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,鼓勵子女除了課業也需要同儕間互相關懷和有趣的相處。


三、 找到特長並且發揮出來:每個孩子一定有他的個性特質、個人前在能力,父母陪伴成長的過程,就是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長,並且多加鼓勵、建立自信。通常有自信的子女,碰到挑戰時比較不會退縮逃避,而會想辦法克服。




天才未必活得好

國語日報 作者:丁凡


我最近剛剛翻譯了一本書,叫做《我的天才噩夢》,作者是資優人士,也是長期的資優教育工作者。他訪談了一百位資優成人,針對他們的特質及他們如何適應資優人生,做出觀察報告。


作者以及其他資優教育專家認為,「資優」不僅僅包括得天獨厚的天才,或是成績特別好的學生,也包括一些特立獨行的頭痛人物。這一型的資優人士可能成績不好、不聽話,令人覺得難以了解。他們如果覺得一件事情很有趣,就會努力去做;對於無趣的事情,即使有必要,他們也無心理會。成年之後,他們通常不大適應企業文化,結果是他們的事業發展往往不那麼順暢。如果你不了解他們如何和世界接軌,可能會被他們逼得要發瘋。這一型的資優人士最容易被誤解與打壓,使得他們的天賦無法發揮出來,殊為可惜。


根據作者及其他資優教育專家的看法,不管是哪一型,資優生確實具有共通特質。根據這些特質找出資優生,比用智商測驗或學業成績還準確。他們觀察到資優人士的特質如下:

.反應比別人快。老師花兩星期講解的概念,他十分鐘就弄懂了,於是可能無法專心上課。

.有更多的生命能量。總是馬力十足,永遠在學些什麼,做些什麼,讓身邊的人覺得受不了。

.對新事務有無止境的好奇心。喜歡探索新領域,學習新事物,對一成不變的事物完全缺乏耐心。

.工作常常很快的失去吸引力。很快學會工作內容,很快開始覺得無聊,更需要多的挑戰。

.對美及痛苦都更為敏感。悲天憫人,常常讓別人覺得他反應過度,難以應付。

.真正的具有同理心和敏感的認知。似乎天生是個好的傾聽者,即使是剛剛認識的人也會想跟他說心事。

.不怕被別人當作怪胎。認為人生充滿可能性,喜歡作不符合世俗規範的嘗試。

.喜歡玩。被內在的學習動力驅策一生,內再有一個非常喜歡玩耍的心靈。

.具有強烈道德觀念。如果他相信一件事情是錯的,他會覺得自己必須不計一切代價的反對它。

.比別人多一些理解力和直覺。很自然的能夠抓住事情的真髓,能夠理解人性。

.覺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。資優生有時候會覺得,自己一定是從外星球來的。

.能夠看到模式和共通性,擅於抽象思考。

.看起來就是比一般人複雜。這個複雜的人可能同時比較純真,但也比較有知識﹔喜歡原始的象徵,也喜歡嚴謹的邏輯。他可以一方面比較原始,一方面又顯得比較有文化﹔比較具有破壞性,同時比較具有創造性﹔有時候顯得有些瘋狂,但是又比一般人更清醒。


根據這些特質的描繪,你認出什麼人來了嗎?也許你自己就是!

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

問對問題和問好問題

RUN!PC 月刊 文/彭靖灝(K2.net大中華區技術總監)


前幾天收到技術團隊的同事發了一封郵件,整份郵件的內容是:「InfoPath的發佈出現錯誤訊息,怎麼辦?」,看到這樣的信,再次充滿無力感。


在收到這類的詢問時,有兩種情緒:一是當下那一刻很不爽的想回一句:「我怎麼知道?」問問題可以有一些起頭語,經由一些客氣的發起詞,被問問題的人會舒服一點。對於沒有做好被詢問的準備的人而言,突如起來的「直接」問題很容易在情緒上被視為是一種挑釁,直覺的反應就是反駁。這是人的天性。但是如果在開頭加上一句:「不好意思,…」,「請教一下,…」,就會讓這樣的感受淡化許多,甚至有被尊重的感覺。


接下來的第二層反應是,我很想幫你(甚至是急著要幫),但我不知道要如何下手,因為沒有任何輔助資訊。如果我面對的是一個不懂技術的一般人,那我會客氣的問一聲:「能不能提供錯誤訊息」。但是我面對的是技術人,是不時會被人求教的技術人。這樣一個面對問題的專家,居然不能用回答問題的素養準備充足的證據,不禁會讓人氣餒。結果這樣的反應產生的情緒又是負面的,兩個負面的情緒加在一起就是從生氣轉為失望,在很短的時間內經歷這兩種心情上的變化,然後懶得回答。


中國人不是一個很擅長問問題的民族,或者說長久以來講究內涵的文化讓我們問問題時會多方留意,避免問錯問題,傷了感情。在一切考量到對方感覺,並且重視隱喻的文化制約之下,讓我們很害怕問問題,也很小心的問問題。本來這也沒什麼錯,凡事小心就對了。但到了IT這個領域,卻讓不習慣平舖直述問問題的我們,很容易就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在猜想,並且反而更加重了問錯問題的傷害,影響到問答雙方的情緒。更慘的是,因為長期缺乏問問題的訓練,在受到技術薰陶的實事求是訓練下,很多時候又是直接到沒有技巧可言,忽略了人對問題的感受,形成的傷害不下於問錯問題,結果是形成了最好不要問問題,以免問錯問題的情況再次發生,形成負向循環。


其實問問題不難,就是一個態度而已,如果能先做好心理準備,決定了問問題的基本態度,就能容易的問對問題,並且問好問題(不是問「好的問題」,而是「問好」要問的問題)。下一回如果你去請教別人問題,卻得不到你要的答案,甚至還被別人白了眼,不妨先問自己,是不是問對問題了,有把問題問好嗎?同時,當你要回答別人的問題時,不妨確認一下,對方真正的問題是什麼?你能不能協助對方釐清問題,並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答案。前者有助於你得到好的答案,後者有助於你得到尊重,並被視為專業。

敢想、敢要、敢得到

在南投縣山區鄉下,有個小孩名叫阿潭,他三歲時罹患小兒麻痺, 從此無法站起來走路;他像一隻鱷魚一樣,用胸部貼在地上爬行, 所以他的膝蓋、小腿、腳盤經常磨破、流血,也留下許多疤痕。


到了七歲,爸爸才教他用兩隻手,拖著鞋子走路。你可以想見, 當阿潭用手拖著鞋子走路,別人一定都會用好奇的眼光看他, 但阿潭總是不自卑,而以點頭、微笑面對。


七歲,原本是孩子上小學的年齡, 可是媽媽擔心他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、欺負, 所以沒讓他上小學唸書。直到九歲時, 熱心的校長才建議買一部三輪車,拜託全校同學幫忙推阿潭去上學。 可是,遇到下雨天怎麼辦?在傾盆大雨中,三輪車陷在山區泥沼中, 進退不得啊!同學都先走了,阿潭的眼淚和雨水一直流、一直流, 大姐也在一旁抱怨。


然而,皇天總是不負苦心人,六年後, 阿潭從西嶺國小以第一名成績畢業。不過,問題又來了, 山區沒國中啊!阿潭問爸爸:「以後我該怎麼辦?」 爸爸也去請教很多人,有人說:「叫他去擦皮鞋啦!」也有人說:「 去學刻印章啦!」甚至也有人直接說:「這孩子是個『廢人』, 不用再唸書,也不必去學什麼手藝,乾脆拿個盤子給他, 叫他去車站,趴在地上當乞丐,人家就會丟銅板給他。」 可是,阿潭聽了,難過得跑到樹下大聲痛哭—「不,我不要當廢人, 我不要當廢人,我不要當乞丐……」


後來,國小旁邊蓋了一所國中,阿潭高興得哭了好多天;他深信, 上天聽到了他的祈求,老天絕不會放棄他的。也因此, 阿潭更加努力用功唸書,三年後,也以第一名成績從鳳鳴國中畢業。


真的,天助自助者!只要自立自強,敢向命運挑戰的人,就是巨人!
阿潭說:「遇到困難時,我就想辦法解決,而不是被打倒!」


阿潭,名字叫做「劉大潭」,他後來又唸了台中高工、 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,也都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! 他的堅定信念和毅力,就像「感恩的心」這首歌的歌詞一樣—「 我要向蒼天說,我絕不認輸!」


在求職過程中,劉大潭曾經被一百多家公司行號拒絕於門外, 甚至被警衛趕出來,但最後終於有一家工廠願意「試用他」。於是, 劉大潭努力工作、不計較酬勞,也免費加班; 當別人設計東西都只畫出一種方案時,他就加班設計出五、 六種方案,提供老闆圈選。也因這種用心、認真的態度, 獲得老闆賞識;也因此,阿潭從組長、設計課長, 一直升到研發部經理,薪水是全工廠最高的。


後來,劉大潭在書法班認識了一位漂亮、有才藝的女孩,當然, 女孩的父親說什麼也不願讓女兒嫁給一個「用手走路」的人。然而, 劉大潭鼓起勇氣,恭敬地向「可能的老丈人」說:「 我除了腳不方便之外,我身體健康,品德操守及責任感都很好, 設計課長的薪水也很穩定,最重要的是,我很愛您女兒……」 丈婿一夜的懇談之後,丈人終於點頭答應了。如今, 劉大潭有了貌美如花的太太,也有了三個可愛的美麗女兒。而且, 劉大潭也自己創業,成為「速跑得機械公司的董事長」。


劉大潭說,十五年前,他曾經「爬進」汽車展示場,現場的五、 六名業務員一看到他,都紛紛走避,怕他可能是來化緣、要錢的。 這時,劉大潭向一名小姐說:「我要買車!」可是, 還是沒有人願意理他,只在一旁竊竊私笑。


隔一天,劉大潭再度「爬進」了汽車展示場, 但他也請銀行經理提領「六十萬現金」過來,把鈔票放在桌上; 此時,所有業務員都看傻了眼,急忙客氣、畢恭畢敬地泡茶、 端咖啡過來。



        付完錢之後,劉大潭拿出手提袋內的工具和零件, 把鐵條用螺絲起子安裝在油門和腳煞車上;這時,只要「用手」 就可以操控油門和煞車。三十分鐘之後,劉大潭就把車子開走了, 而現場六、七名的業務員,人人瞠目結舌、錯愕不已!


二十年前,劉大潭看到電視新聞中,報導七、 八個大學生在火災中被燒死,很心痛。



        一天,他看到一隻蜘蛛從葡萄棚上滑下來,就立刻衝回家, 設計出蜘蛛高樓緩降機,吊在窗中測試,效果很棒!他申請專利, 立刻就被核准了;後來,被派出國比賽,也得到金牌。


又有一天,他看到連戰先生到圓山飯店開會,被困在電梯裡兩小時; 於是,他又發明「在停電或電梯故障時,可以安全下降到一樓」 的安全電梯。這個發明,又很快得到專利和金頭腦獎。


您知道嗎?劉大潭先生的發明不計其數,但他說, 他這一生中做得最好的是「廢物利用」!原本,他的身體已經殘廢, 但他堅持「看好自己」,也絕不放棄, 並充分利用剩餘的頭腦和雙手,也因此,他成為一名頂尖的發明家! 他曾經榮獲「全國發明展第一名、金頭腦獎」,也拿下「 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牌」、「德國國際發明金牌」、「 國科會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獎」、「文復會科技總統獎」、「 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」……同時,他更是全球第一位「 身障發明家」!劉大潭先生說,這幾年,他得到的金牌已經超過「 一公斤」,獎金超過兩百萬;他的人生目標,是「金牌五公斤、 獎金五百萬」。
 
心靈小啟示


一個曾被嘲笑、歧視、看不起的人,他永遠不放棄自己,因為, 他知道,他已經是腳殘廢了,沒有退路了;假如自己不再奮發圖強、 加倍努力,他怎能會有璀璨的明天呢?所以,我們也一樣, 都要向蒼天說:「再多的困難,我絕不認輸!」因為,「 命運不是天生的,命運也是不會遺傳的」;命運,是可以逆轉、 可以創造的!我們都要挑戰命運,因為,「勝利總在堅持後!」


一個人只要「敢想、敢要、敢得到」,老天一定不會虧待我們的, 祂一定會賜福給用心、認真和鍥而不捨的人!
所以,「一個人的態度,決定他的高度。」 雖然劉大潭先生的腳殘廢,但是他的心是火熱的、跳躍的、積極的, 也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「超人」啊!
—-


不禁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;
沒有貝殼的痛苦,不得成就珍珠的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