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

我是資優生?

取自國語日報  作者:丁凡


我最近剛剛翻譯了一本書,叫做《我的天才噩夢》,內容是一百位資優人士的訪談,作者針對他們的特質及他們如何適應資優人生,做出觀察報告。之所以會翻譯這本書,是因為自己讀過原文版之後,得到深沉的解放,因此希望有更多人也能從這本書裡得到一些自我了解與接納。


  小時候,我完全不質疑的、安安靜靜的上學,一路念著第一志願,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,以至於到了三十多歲才明白,自己的一生,已經誤入歧途十多年(雖然是社會中有出息的正途),還看不到屬於自己的路在哪裡。


於是我放下一切,開始尋找自己。但是,雖然決定跟著心走,卻甩不掉腦子的干擾:我是不是太任性了?太荒唐?太浪漫?太傻?太瘋狂?


看著我的隨興人生,曾經以人很認真的跟我說:「以你的聰明,只要你肯用心,什麼事做不到?你只是不肯努力進取而已,真是可惜呀!」


也有人很不解的問我:「你不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生命嗎?滾石不生苔。你應該專心好好做一件事情,不要東學學、西弄弄,一事無成!」


我的心理立刻有個頑皮的聲音跟自己說:「我為什麼要全身長滿清苔呢?」


話是這麼說,心中的掙扎還是在那裡。從主流社會出走,不止一朝一夕了。這些質疑始終縈繞徘徊,翁翁作響,成為疲累挫折時揮不掉的夢靨。陽光下,史詩般美麗動人的堅持,到了半夜,蒙上了一層陰影,顯得鬼魅般模糊難以辨識。


然後讀了這本平實小書。在書中,我看到了自己,也看到了資優原鄉裡的同伴。原來我一點也不孤單。原來資優不只是那些光耀門楣的「超級巨星」、不只是智商一八0的數學天才、不只是學業事業都成功的強人,而是也包括了特立獨行的、常常轉換工作的、對什麼都有興趣卻一事無成的、孤僻的、奇特的人們。


這本書是一位專門從事資優教育的高中老師寫的。她本人及家人都是資優者,深諳箇中滋味,再加上訪談對象形形色色的經驗,我讀著讀著,恍然回到了未謀面的原鄉。原來我不是怪異、不是沒有耐性、不是善變、不是缺乏進取心……我不是故意的!我是資優!


終於明白,其實,我是書中所謂的「特立獨行的資優者」。我聰明、快速、敏感、好奇、喜愛新鮮事物、永遠在學習、永遠渴望學習、追求自由、追求創造、追求人生體驗、有很多奇怪的想法、不務實際、不符合世俗規範、有人際關係上的困難……


所有的負面人格特質,忽然之間有了依循、有了正當性、有了生存空間。我對「任性」兩個字,有了不同的解讀。如果讀成「任其性也」,這個「性」指的是「本性、本然、自然、天成、天生」,那麼,我為什麼要抗拒它?為什麼要質疑它的正當性?這就是我!


我不再需要對世界說抱歉。這是何等的解放與救贖!


因之,我又坐回電腦前,兩眼昏花的耐著性子翻譯,努力將這本書的中文版獻給所有特立獨行的、頻遭誤解的資優人,希望大家都能勇敢的、自在的當自己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