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

三十歲的中年危機

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偉忠 著 王蓉 著

書名:歡迎大家收看,王偉忠的※◎*#……
作者:王偉忠 王蓉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一般「中年危機」大都在四十到五十歲發作,人奮鬥了一輩子,總算事業有成,反而開始懷疑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,以及生存在這個宇宙中的意義。
但在我身上,不管什麼經歷都比較早發生──二十三歲出道,三十不到就面臨了中年危機。

人生還能追求什麼?


靠著受歡迎的電視節目,我成為眾人眼中有才華的人,交了很多朋友,可以自在的去世界各處旅行,小有名聲,許多人邀請我演講,年輕人把我當成榜樣,要房子有房子,要車子有車子,要事業有事業,要名譽有名譽,虛榮得快要爆了!

什麼都有了之後,「人生到底還能追求什麼?」這樣的問題經常浮現在腦海中。

一做六年,每週五天的「連環泡」,把我的腦筋磨得越來越薄,常常想著自己的青春會不會就這樣被「連環泡」綁架,每天如次週而復始,連續「泡」個幾十年。雖然站在成就的頂端,但一思及未來人生將重複同樣的步調,生命就這樣循環下去,令人不寒而慄。

以現在的位置回想三十歲的際遇,表面上看來功成名就,事業有成,實際上太早入行,從小到大只做過傳播工作,唯一精通的只有「做節目」這件事。我的世界也侷限在傳播圈,比外界想像的窄。

別人看我一帆風順,但其實我社會歷練太少,跟我那當過業務的太太比起來,我根本沒見過世間險惡,所以找不到下一個努力的目標。

「連環泡」讓我身心俱疲

骨子裡的我一直是個南部小孩,很怕在陌生人面前丟臉,做事情總要有萬全的準備才敢出手,不輕易涉足不熟悉的領域。通常製作人做久了會自己開公司,但我不懂「公司」、不懂經營管理、不懂當老闆有什麼好,更不知道老闆的任務不只發薪水,還必須照顧員工,也不懂得找旁人合作,來完成更大的理想。因為不懂,所以抗拒著自組公司的可能,不想碰行政,也不想跟旁人合作把餅作大,我覺得那些事情都好龐雜。

因為不懂,所以也不想追求,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稱王,似乎也不錯。旁人覺得我的人生已經到達「夫復何求」的地步,但我其實很想遍訪名師,請人告訴我接下來到底還能做些什麼?

原地踏步久了,剛進電視圈那種東碰碰、西摸摸、什麼都很吸引人的樂趣蕩然無存,工作過程中再也找不到快樂,原本好玩的事情都變的不好玩。

所以某一天,我走到老闆葛福鴻小姐面前,告訴她我要休息三個月,理由是做了整整六年帶狀的「連環泡」讓我身心俱疲。

葛姐驚訝的看著我,我們的合作一直不是長官、下屬的關係,比較像姊弟的夥伴關係,向來都是她負責行政,而我負責製作,萬一我休假,就得找個人來帶「連環泡」,如果出狀況,她還要自己跳下去解決,而目前唯一能夠確定的是,一定會有狀況。

葛姐考慮了一陣子,說:「你只是需要休個假,一個月就夠了!」


「不,一定要三個月,我需要充電!」


「……」


最後我拿到三個月的假,葛姐則臉很黑的想辦法接下後面的工作,畢竟每天都要播出的「連環泡」可不能停。


我需要「放鬆」,不是「放空」


這三個月不能虛度,我安排了一連串的世界之旅,先到日本,接著去帛琉潛水,回台北休息片刻,又出發到美國,然後去英國BBC參訪一個星期,還安排了希臘的郵輪之旅,行程豐富而寫意。


但這難得的長假,最後卻成了莫大折磨。

真出國之後,感覺異常失落,工作雖然辛苦,但每天一起床就動腦筋,想著今天要做什麼,有很多計畫等著實踐。而度假有什麼好計畫的?!我試圖照樣幫自己安排滿滿的旅遊行程,但心情不對,玩,很累。


而且旅遊不可能全部都按照計畫進行,想要風好、水好,老天偏偏下了大雨,自然罵聲連連,更悶!到最後,所謂「放鬆之旅」,只讓自己更加疲乏。


這趟單身旅行,心情在希臘郵輪之旅達到了最低點。


希臘,是多少人嚮往的度假天堂,太多人都夢想在希臘的藍天白牆旁,無所事事的晒太陽。可是我邊晒太陽,卻忽然悲從中來,到底招誰惹誰,讓我來到這個整天沒事可做的地方受苦受難?!本來一直嚮往的希臘,在我眼中卻成了寂寞之島,每天一個人在豪華郵輪上,看著旁人儷影雙雙,而我一個人在甲板上叫天天不應、叫地地不靈。


寂寞讓人吐真言,我忍不住用手中的小型錄音機自問:「他媽的!神經病!王八蛋!我到底來這裡幹嘛?誰也不認識我!」


那趟旅行也不算白過,因為在寂寞無聊當中更認識了自己,原來我就是個喜歡工作、必須隨時隨地做些什麼的人。我需要的,其實只是片刻的「放鬆」,而不是「放空」。



心靈自由,在哪裡都是休假


多年之後,又歷經了更多高、低潮,見識過更多山山水水,才體會到所謂「快樂的休假」,是在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、獲得成果之後的休息,那是艱困任務結束之後的暢快放鬆。

而這莫名奇妙的三個月,則是為了休假而休假,想要一刀切豆腐似的,把自己跟工作徹底切割。這下休息成了逃難,見山不是山、看海不是海,處處是寂寞,最後變狗屎。我為了滿足想像中「流浪」、「任性」的浪漫情懷,最後反而狼狽不堪。


現在回頭看過去,三十歲的我身上長了很多眼睛,覺得世界圍繞著「我」,大家都在看「我」,凡事以「我」為中心,開口閉口就是「我」、「我」、「我」。我一直很擔心有朝一日沒有新點子,這個「我」就掛了。這種危機意是讓我相信自己一定要休滿三個月的假,不然無法補充創作的泉源,更無法填滿六年下來掏空的腦力。

實際上,休假到了第十天,我就已經知道「夠了」,我的黑洞需要的不是三個月休假,而是讓心靈自由,心靈能夠自由自在,就是最大的福氣。

所謂「自由」,與身在何處無關,只要不受他人想法捆綁,就很自由。



影劇圈內的人比普通人享受更多掌聲,但也有更多的束縛。一下子擔心旁人覺得自己表現不好,一下子擔心別人覺得自己太狂妄,這些困擾都是「作祟」。成敗、工作、休息,都是一念之間,在旁人眼裡都屬於過目即忘的枝微末節,偏偏自己還以為大家都在盯著、看著,實際上是被自己的心魔監視。

不光藝人擺脫不了這種戒慎恐懼,普通人也被各種束縛牢牢捆住,於是許多人受失眠所苦。

現代人用腦太多,用心太少,很多人晚上睡不好,想換個床墊、換顆枕頭、換個枕邊人、換份工作甚至換個國家,其實,「良心」是最好的枕頭。

睡不著,是把自己看得太大,滿腦子想著周遭的人都應該關心自己,埋怨社會無情。許多人罹患憂鬱症,也是因為自己變成「自己的名人」,覺的自己生了病,需要外界幫助,期盼旁人多多注意自己、關心自己。但這是不可能的,因為每個人最關心的其實都是自己。


只有釋放心靈,閉上緊盯著自己的眼睛,才能找回自由的心。

數年之後,我才逐漸體會到,在旅行中「沒有目的」的美好,遇到不好的事情,需要的不是生氣,而是隨遇而安的心。有了開放的心情,即使踩到牛糞,也不會忙著咒罵牛,而會發現牛糞當中的青草香。

五十歲之後,更覺得自己隨時都在旅行。冥想是心靈的旅行,看畫展是在畫家的世界裡旅行,跟孩子玩是在笑聲中旅行……只要心靈自由,隨時隨地就是放鬆,就是充電,就是旅行。


誰還需要三個月的休假?我有好多精彩的計畫等著推動呢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