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

日本主管的疑惑

「老闆,感謝你3年來對我的提攜與栽培!我接到另一家公司的邀請,提供我一個十分有挑戰性的機會,也符合我的生涯規畫,對未來的個人成長有很大的幫助,做這個決定很痛苦,但是幾經思考後,還是不得不向你提出離職的要求…。」現在適逢農曆年後的轉職潮,這樣的一封離職信對許多的主管們應該都不陌生,但是對我的日籍客戶而言,台灣員工次數頻繁的離職信已經成為他們最頭痛、也是最百思不解的問題。
乍聽之下,員工在外面有更好的機會而離職,對我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,可是從這些日本客戶的反應,可以想見日本主管跟台灣下屬間在觀念上存在有相當大差異;深究其原因,原來,會被派駐來台灣的日本主管,絕大多數都是在日本當地工作多年的資深優秀人才,他們心中的職場價值觀還是深受「終身聘用制」傳統文化的影響,「忠誠」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美德,成為緊緊維繫企業與員工的情義黏著劑;員工對企業忠誠,把公司視為他們的第二個家,追求的是感恩、付出、貢獻,無怨無悔!企業對員工忠誠,把照顧員工、栽培員工視為經營的最大責任,不離不棄!

反觀台灣職場的企業與員工,觀念較偏歐美思想,以「利益」為去留的主要考量點,企業考量員工的去留,凡是對獲利、未來發展沒有幫助的,寧可多花錢(離職金、資遣費)也要讓不適任的員工趕快離開,反之,有價值的人才,花再多的錢也要留住、挖來;企業對員工是這樣的方式,員工當然也是用同樣的態度在面對企業,員工考量自己的去留時,他們也不想蹉跎自己的青春坐等退休金,面對外面工作更高的薪資待遇、更多的學習成長機會、更大的發揮舞台,就像是文章一開頭的離職信談的都是自己,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,就「應該」接受挖角、選擇跳槽。

因此,我們就不難理解,為何這群初來乍到的日本主管,面對台灣職場的員工,會有這麼多的感嘆與不適應,縱使終身聘用的觀念隨著日本經濟泡沫化之後,遭受到相當大的挑戰,現在職場的忠誠觀念已非昔日可比擬,但相對於台灣職場,日本員工對於去留會以更嚴肅、慎重的態度來面對主管,很正式的跟各級主管解釋以尋求諒解。也無怪乎他們會有用自己「真心」換來卻是員工「絕情」、徒呼負負的無奈啊!

管理沒有標準答案,也沒有一以貫之、長治久安的完美制度,所謂好的管理都是事後被管理學家以「結果論」分析出來供我們借鏡學習的,但可以確定的是,管理必須因應時代變遷而調整!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所有勞僱關係的鏈結都是來自於彼此間對等的對待,過去,日系企業以終身聘用制度對待員工,得以創造出世界第一的經濟實力,卻也因此承受尾大不掉、反應不及的包袱,經歷泡沫10年的低潮而被迫改變,但是,歐美系企業將獲利能力奉為管理的圭臬,雖然避開了上述的問題,卻也帶來員工忠誠度低造成企業永續經營不易的苦楚,孰是孰非,存乎一心。

聰明的讀者,你該怎麼對待員工?該怎麼對待主管呢?


沒有留言: